2016-海绵城市建设布局年
发布时间:
2023-01-04 13:26
近期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陈政高指出,加快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步伐,全面规划启动海绵城市建设,在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财政部印发的《物有所值评价指引》旨在对于一个项目是否需要地方政府用PPP模式操作,提出一个标准,理论上只有通过了物有所值评价的项目,才能进行PPP项目准备(《指引》规定国内拟采用PPP模式实施的项目,应在项目识别或准备阶段开展物有所值评价)。鉴于我国在历史数据积累的缺失,未来将通过定性方法评价为主,定量评价为辅。目前的政府对海绵城市城市建设的相关政策积极引导采用ppp模式(财政部对试点城市中利用PPP模式的给予补跌额外10%的补助),物有所值评价机制的引进为海绵城市建设采用ppp模式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性保障,也是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推进剂。在政府的的积极推动下,目前PPP的浪潮席卷全国,各省市热情高涨,短期之内甚至推出了多达几万亿元的投资项目。
2014年4月,习近平首次提出“海绵城市”概念。海绵城市提出后,相关政策快速落地:2014年11月住建部出台《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同年12月份财政部、住建部和水利部联合下发开展试点工作的通知;2015年1月开展试点城市申报工作;2015年4月确定16家试点城市,7月住建部出台考核办法;10月国务院部署加快海绵城市建设,并推出海绵城市建设时间表(目标核心是通过海绵城市建设使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20%的城市建成区达到这个要求,到2030年80%的城市建成区要达到这个要求);本次住建部部长表态全面启动海绵城市建设延续了以往对海绵城市的积极态度,体现了顶层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决心和信心。
海绵城市建设满足两个条件:具有足够大的市场空间和涉及国计民生的痛点。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海绵城市建设与棚户区、危房改造和老旧小区更新相结合;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等提法相对比较具体又切实可行,海绵城市已经站在了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风口。海绵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对城市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强化建设来实现对城市雨洪的管理,这正契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策略,也符合人民群众对青山绿水的需求。旱涝急转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城市建设中地面硬化建设严重,80%以上雨水形成地表径流,暴雨来临时便会超出了地下排水系统的承受能力形成内涝,而且同时形成严重的面源污染。海绵城市建设就是要从源头、过程和末端对冲城市的雨洪问题实现综合治理。
海绵城市建设涉及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城市雨水管渠系统、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三大领域;投资方向包括小区、城市道路、绿地、湿地、公园、城市水系等领域的生态功能的恢复和建设等。